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情感文章 > 正文

回熊池

作者: 王玉山2023/11/26情感文章

去年3月18日,一起插队的知青张建国发来微信:“半个世纪一瞬间,插队熊池似昨天;退休余热帮儿孙,最为珍贵偶尔见。”

1971年3月18日,我们去武都县熊池公社插队至今已过50年。看到微信后,插队锻炼时一幕幕情景浮现在眼前,久久不能平静。自工作后,我们因公或其他事由都各自去过熊池几次。50年了,我们应该再回熊池走一走,看一看,于是我联系赵国良、镡力敏两位要好的同学,于7月4日早上8时许,和张建国、二弟王玉林一行五人开车前往熊池。

熊池距市区65公里,在江武公路歇马店过河进沟,走四公里路就到了。回想插队期间,我曾三次徒步翻越米仓山往武都走,第一次是我和镡力敏同学在歇马店未坐上班车。那时,一天只有横现河往武都和天水北道往武都发的两趟班车,我俩只有边走边等车,走到甘泉公社天色已晚,第二天抄小路翻越米仓山,走到安化公社,坐班车回武都。第二次我与张向林、王从志两位同学往武都走,吸取以前教训,起早直接往佛崖公社走,在佛崖未坐上第一趟班车,继续向甘泉公社边走边等车。到甘泉公社后,仍然没有坐上第二趟班车,就抄小路翻越米仓山,到晚上9时许到了武都,创造了我们知青一天徒步从熊池到武都城的记录。第三次是1972年12月23日,县知青办要求我们必须在12月25日前到县上报到待分配,否则人事要冻结。于是我们趁着微弱的月光,打着手电筒连夜出发,徒步往武都走,一直到第二天早上9时许,我们才走到安化公社,乘班车赶回武都,然后抓紧办理相关手续……

早上10时许,我们到了熊池。第一站先拜访了熊池坝的村民杨志社,他排行老四,人们都习惯称杨老四,见面后双方打量许久,才能叫上名字。杨志社现已76岁,妻子李耀英,甘泉乡人,两位老人精神矍铄。当年我和吴德文同学被安排在第二生产小队,在1972年夏季,我右腰部位出现瘙痒,并有红斑点,在劳动休息时,我让杨志社看了一下,他说应该是缠腰瘤(医学名称带状疱疹),并要给我治疗。随他到家后,他从酸菜缸里舀了半盆浆水,然后取了一张黄表纸,叠成条状,浸泡在盆里,几分钟后取出贴在我的腰患处,用点燃的几炷香从外往里敲打,反复若干次,连续治疗三天,腰上的瘙痒得到控制,疼痛感也基本消失。以后凡亲戚、朋友有人患此病时,我就想起给我治病的杨志社,并极力推荐此偏方。

第二站我们去了柏树坝村,该村是赵国良、司云和镡天鹏同学插队的地方,我们走访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兰州市迁移柏树坝村的刘森林,现年76岁,身体硬朗,乡音未改,原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娶原柏树坝大队闹院子生产队的姑娘为妻,生一男两女,都在当地务农经商。该村建有一处文化广场,配有健身器材,还有公共厕所,房前屋后有许多老核桃树,树荫蔽日,周边山上郁郁葱葱,溪水长流,十分幽静。村民们种的粮食自给自足,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在村的对面还建有一处养鸡场。总之,生活过得还算舒适。

第三站,到熊池坝村。那时,马坚强、尹忠朝、吴德文、王从志、镡力敏、张建国和我七名知青被安排在该大队知青点,住在一位村民的三间瓦房里。我们在一起约半年多的时间,便分散到二、三、四生产小队去,二小队有吴德文和我,三小队留尹忠朝、镡力敏、张建国,四小队有马坚强、王从志。公社每月召集全体知青在一起开一次会,内容是讲一些政治时事,提高思想觉悟;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安心插队;交流心得体会等,这样大家都能见见面,叙叙心事。

我与二弟王玉林进村后,先找我们在第三生产小队居住过的房子,原只有三间瓦房,现又增修了两间,共一排五间房。刚走到院子里,二弟惊慌地喊道:“快看有一条蛇!”只见一条胳膊粗约两米长的菜花蛇从庭房门槛上爬出来,缓缓向台沿下爬去。我们喊有没有人,无人应答,我们不敢再进屋,后来镡力敏、张建国同学来了,一起与老屋合影。

接着,我们找到了村民张生黑,他现年73岁,身体健康,正在公路旁修建自家的新房。他首先认出了张建国,也能叫上镡力敏和我的名字,还问起马坚强等几名同学的情况。那时,我们刚到熊池坝村,他是三小队的社员,小名黑娃,比我们年长几岁,一段时间里几乎劳动、生活与我们形影不离,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一直都惦记着他。

随后,我又去探望二小队的村民魏全选,小名撞子,现年75岁,患病在家,行走不便,是他的重孙带我去他住的房间。见面后,他十分激动,讲述了我们一起劳动、生活的情景。1972年夏,公社派他去县城农技站学习“五四〇六”菌肥生产技术,学习结束后,回大队搞菌肥生产,大队也安排我去帮忙,我俩在二小队一家村民的房子里给农作物施菌肥,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当时我们是一次性成功,得到大队、公社和县农技站的表扬。

现熊池乡已撤并,一部分划归佛崖镇管辖,一部分划归黄坪镇管辖。熊池坝行政村归佛崖镇管辖,该行政村有四个社,农户105户、村民600多人。村庄坐西朝东,地域开阔,日照充足,前后两面山上郁郁葱葱,看不见庄稼地,南面屹立的凤凰山,展示着它美丽的姿态。

踏觅插队时的足迹,回味难以忘怀的蹉跎岁月。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久别的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