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半百
曾经读过陆云《与杨彦明书》,文中言:“年时可喜,何速之甚!昔年少时,见五十公去此甚远,今曰冉冉已近之矣。”心中不免唏嘘感慨,真是时光如驹啊,恍惚间,我也已是半百之年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便现在国人平均寿命已达七八十岁,据此掐指,我的人生也已走过了三分之二。好比是围桌面对一盘美食,在不经意的谈笑间入了口福,还未品出什么滋味来呢,就只剩下残羹冷汁。
盘点回味自己已走过的人生,从懵懂未知到求学开化,基本花去了一半的时光。还有一半,不过沦陷在一个个的日子里,为生活计,与稻粱谋,人生实是平淡。
捡拾走过的足迹,人生的脊梁还是挺得很直。自己信奉的“无欲则刚”之念,虽让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媚俗趋势、无大建树,但人生的“清白”,还是让自己在半百之年略感欣慰。
最大的欣慰,当是爱上文字。回想走过的五十年,因为文学,感觉这几十年没有白过,它的相伴,让我平淡的生活不寂寞,并且充满乐趣。
一位有点小名气的朋友,五十岁后,不断在微信上上传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回忆曾经的时光和所谓的辉煌。我笑称,他是真的老了,是心态老了。
韩愈诗云:“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看来,人届五十而怀旧,是自古有之的通病。
虽有对韶光流逝的叹息,但我还是不服“老”的。人生半百真的是老吗?杜甫的“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之言,我从身体和心理上是不接受的。朋友们都说我面相身材年轻,我想这一定是乐观平和的生活态度为我抹去了一些生命的履痕和沧桑。俗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也。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虽过半百,但我仍未知“天命”。“知天命”当是一种悟境,我当好好把握剩下的三分之一人生,“修持百法过半百,日往月来心更坚”。
“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唐朝李适之的《朝退》诗,倒是符合我的半百之心。半百之岁,在当今社会正是年富力强,何必嗟叹“乡邦万里,北来年少,几个如今在得。扶头一任且留连,叹人世、光阴半百。”当似白乐天之豪情:“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会拟抽身去,当风抖擞衣。”
年过半百,我心依然。岁月正好,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