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散文 > 短篇散文 > 正文

脱土坯

作者: 雷晓明2023/05/17短篇散文

如今农村的一个个村庄,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树绿花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二、三层楼房比比皆是。在乡村的小巷深处,还会见到几间年久失修破旧的土坯房,驻足老旧屋前,常回想起五十多年前,我帮军属潘大妈家脱土坯、砌房子的往事。

上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镇江城郊,附近有几个村庄。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砌房子用的砖瓦、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较为紧缺,不少农民居住的还是低矮的土坯房,这种土坯砖的房子,虽简陋,但是坯墙厚实,冬暖夏凉。缺点是光线昏暗,春夏蚊虫多,遇阴雨天,地面会潮湿。

与我家仅隔一条小河沟,住着一位潘姓大妈,家中有三儿一女,丈夫早逝,全靠大妈独自将几个儿女拉扯大。大妈是军属,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参军服役。他家三儿子叫三宝,大我两三岁,在附近乡办工厂上班。她家靠河边有一亩多菜地,大妈要经常下田种地,施肥浇水,收割蔬菜,家中还养着两头猪和一群鸡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因常年劳累,大妈刚四十岁出头,就显得很苍老,背也有些驼。我时常去大妈家串门,找三宝玩,有时还帮着干些农活。

大妈家住的是三间坐东朝西的五架梁的土坯房,屋顶上盖的还是一层厚厚的茅草。因年代久了,室内墙面上糊的一层旧报纸已泛黄。听三宝讲,每到下大雨,屋顶还会漏水,地面是用泥土垫的,雨天会返潮。

有一年夏天,我十六岁,初中放暑假在家。大妈家的老宅准备翻修,他家缺劳力,大妈请我帮忙和三宝一起脱土坯。在农村,砌房造屋可是件大事。大妈家的院子里堆放着辛苦几年备好的木料和一摞摞的小黑瓦,刷墙用的石灰用油布覆盖在院外,就差砌墙的土坯砖了。

不干不知道,一干才有体会,脱土坯可是个繁重的体力活。炎炎夏日,每天清晨,趁着早凉,我和三宝来到农田附近的山坡下,一锹锹地挖着黄土,再用箩筐挑到一块平整的空地上,将黄土垒成几大堆,中间挖凹下去,浇上水后,卷起裤腿,赤着双脚,站在泥水中反复不停地踩着,其间还要在黄泥中适量掺放些稻草秸秆,以增加土坯的拉力,避免土坯砖断裂。待黏糊糊的黄泥踩匀、踩透了,然后用铁锹铲上满满的黄泥,倒入一个个长方形的上下通透的木模中,将木模中的黄泥压实表面抹平,稍干后,轻轻地将木模向上提起,接着再做下一块。每次脱模后,要把模板内壁四周浇上水,保持湿滑,便于下一次脱模。刚成型的土坯砖还潮湿,待其晾干后,我们再将土坯砖一块块码放成垛,排列在空地上。为防日光暴晒和雨水冲刷,每垛土坯砖上盖着一层芦席。起先我没有经验,动作慢,四五天以后掌握了一些技巧,做土坯的速度就快多了。

与普通红砖不同,成型后的土坯砖,体积大,重量沉,几块土坯砖搬起来就很费力。那年夏季脱土坯的二十多天里,每天我戴着草帽,顶着热辣辣的阳光,肩挑泥,脚踩泥,倒泥浆,脱土坯,搬运码放,手脚不停地忙碌,汗如雨下。中午时分,我们歇坐在树荫下休息,下午三四点钟又接着干,一直忙到天黑。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皮肤也晒得黝黑,双手磨出了老茧,肩膀上也红肿了。因双脚长时间浸泡在泥水中,也脱了一层皮。有时,站在田埂边,眼望着码放齐整的一垛垛土坯砖,虽感劳累,心里却有一种艰苦劳动后的成就感。

这年的秋后,天气转凉,大妈家开始翻建房子,我和众多邻居亲友去帮忙,每天给瓦工师傅运送土坯砖。上梁的那天,按农村习俗,放鞭炮图吉利。

新建的房子面貌一新,七架梁的房子,比以前宽敞多了。屋顶盖上了小瓦,室内四周虽是土坯砖,但墙面涂刷了厚厚一层石灰浆,屋子比以前亮堂了许多,小青砖铺的地面,也平整多了。新房竣工落成那天,乡邻们纷纷跑来庆贺。当晚,大妈还在院子里摆席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好不热闹。那几日,大妈很是开心,每天见着她,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感谢我帮她家做了不少土坯砖,出了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