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初秋生嫩凉

作者: 李素华2024/04/22散文随笔

“一雨洗残暑,初秋生嫩凉。”季节的更迭总是令人猝不及防。恍惚间,几天前人们还在感慨这个“史上最热的夏天”,一场秋雨便洗去了难熬的暑热。自此,炎夏蓦然去,嫩凉随秋生。

其实,今年第一缕秋凉是乘着秋风的翅膀翩然而至的,那是秋姑娘送来的第一张明信片。“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过后,暑气渐消。傍晚散步时,忽听路旁梧桐飒飒有声,霎时一股清凉扑面,顿觉爽气宜人。抬头看时,恰有几片黄叶随风飘摇,蝴蝶般落在我面前。俯身捡起一片捧在手心,轻轻抚摸叶片,看枯黄的叶脉像掌纹般延展,任一丝清凉由指尖传至心头。“凉风敲落梧桐叶,片片飞来尽是秋。”的确,秋风乍起,新凉盈袖,是风儿最早捎来了秋的消息。

如果说风是秋的急先锋,那随后而至的雨便是主力军了。一场秋雨一层凉,初秋的雨携着凉意,带着果香,自有一番别样的况味。它不似夏雨那般粗暴,也有别于春雨的缠绵。它潇潇洒洒,爽爽利利,洗去残暑,退却夏燥,给持续狂热了几个月的大地迅速降温,给田野里的庄稼最后的恩泽。它是丰收的序曲,它预示着硕果累累的金秋到来了。夜幕降临时,秋雨裹着新凉从天而降。凭窗细听,雨声淅淅沥沥浅唱低吟,任丝丝凉意沁透肌肤,心也不由得沉静下来。忍不住暗自庆幸:这恼人的暑热可算是退去了,终于可以安心做些喜欢的事了——读书、写文、临帖、品茶……不必再担心暑热的侵扰,真好!

夜阑人静,暮雨初歇。远远近近传来秋虫声声,呢呢哝哝,如泣如诉。“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初秋的夜晚是蟋蟀们的天下,这些天赋异禀的音乐家们迎着秋凉,放开嗓子尽情歌唱。细细谛听,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婉约柔美,有的豪放粗犷,有的淋漓酣畅。其实,这小小的虫儿作为一种文学意象,早已在古诗词中崭露头角:“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两千多年前出现在《诗经》里的蟋蟀;“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这是一只来自晚唐的蟋蟀,它曾于初秋之夜勾起了诗人杜牧的一腔思乡之情;“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是八百多年前吟唱于南宋岳武穆大军帐外的一群蟋蟀……可惜这些虫儿寿命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它们不会冬眠,不能越冬。所以蟋蟀在古诗词中的意象通常是“悲秋之情”和“生命之忧”。然而,今夜当我再次谛听这一曲曲此起彼伏的交响乐时,耳畔传来的却是一阵阵铮铮然似金石之声。这是初秋的夜曲,更是那些小小的虫儿奋力合奏出的生命之歌!

时光走笔,岁月成章。站在季节的渡口,看又一个夏天悄然落幕,又一个金秋款款走来。秋风秋雨送秋凉,秋虫声声促秋忙。秋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忙碌的、收获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自然有春、秋、冬、夏,人生也有四季之分。春耕、夏酿、秋收、冬藏,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努力把握当下吧,因为最好的时光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在。

其实不管哪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都值得我们去悉心品味和拥有……

嫩凉初生,秋意渐浓。愿珍惜当下,不负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