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赊店春雨

作者: 乔叶2024/04/28生活随笔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小时候猜字谜,这是个经典题目,谜底是"广"字。我不解,问老师:为啥这一撇非得到南阳呢?不能撇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吗?

老师懒得搭理我。又问别人,没有人接这个茬。长大后我才知道,与"南阳"同音的也有"南洋"的说法。毋庸置疑的是,我老家说的就是南阳。细想也有缘故:我老家是豫北,南阳在豫西南,老家人的心里,南阳就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吧。

曾到过南阳多次。这次去的社旗县赊店也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去是十年前,一晃十年过去。人这一辈子,还真搁不住这么几晃啊。

抵达当晚先吃到了久违的地道河南饭:蒸槐花,油茶,锅盔面饼。真是香。也见了一些久违的老朋友,离乡到京后再见故人,分外亲切——似乎只有离开故乡,故乡才是真正的故乡。也喝不了什么酒,在饭局上,我喝酒向来只是一种表演性的礼仪。但是,我喜欢看别人喝酒,美酒的味道哪怕仅仅是闻着,也是一种享受。这个对我而言久违的河南之夜,席上的人推杯换盏,小镇的空气酒香浓郁,目光所及皆亲切可爱。

翌日清晨,下了小雨。或许是被春雨洗过,虽是故地重游,一切却仿佛都是新的。赊店以酒闻名于世,行程里的一切自然都离不开酒。先去了刘秀广场,接着就是看"赊店酒乡特色小镇"宏大的规划图,然后按图索骥,神泉井、酒署、手工曲坊、古窖池、酿造工坊、科研中心、自动化灌装中心、山体洞藏……一切都和酒有关,酒也和一切有关。

在工业园里,我们欣赏着酿酒的过程,度量着宽厚的酒窖,赞叹着工艺的繁复,迤迤逦逦一行人,看酒、品酒、论酒,说高粱香,说小麦醇,说大米净,说玉米甜,说糯米绵……在酒署盘桓了许久,这个如此严肃的专业管理机构,因为酒的关系,我的心情也是微醺的。这个地方在我心中,如同月季研究所之类的有趣之地,总能让我浮想联翩。当然,再浮想联翩,也跑不出酒的意识领地。酒署正中那副漫长的对联,我只记得上下联的最后几个字:酒中日月堪悬镜,壶里乾坤常澄尘。酒中日月,壶里乾坤,可不就是赊店千百年来的时光记忆?

"天下店,属赊店",这名号不是白得。曾经的赊店,因地理位置优越,便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其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繁荣异常。鼎盛时期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资料记载:"21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临暮,船上楚湘歌舞达旦,岸上交易灯火如昼。500多商号72道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所谓"各省买酒不用问,云集赊店东船运"是也。因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晋陕二省商人发迹,便捐巨资建成精妙绝伦的山陕会馆。

午饭过后,我们去了山陕会馆。十年前曾看过的,朦胧中只记得很壮观。此时再看,朦胧成了清晰,琉璃照壁墙都可细赏半天。任何一个图案都有说法,都有典故。——中国人务实起来极其务实,梦幻起来也是极其梦幻。附丽在各种物体上,都能让想象抵达美好之境。

比如圆形设计的团寿,寿不用多说,团的造型意指做生意要合作团结。比如蝙蝠刻在下方,意为遍地是福。比如照壁最核心位置的獬豸,额头正中位置长了一只独角,俗名独角兽,据说这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且会把一切负能量统统消化掉,额头的角又在正中,就成了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山陕会馆是商业会馆,从商牟利自是重要,但求财需有道,这个道亘古不变,就是公平正义啊。

二龙戏珠也有意思,因戏的是蜘蛛。珠蛛既是同音,民俗上也可以通用其形。"蜘蛛集而百事喜",古人把喜蜘蛛称作"喜子",也叫"喜虫",视之为吉兆。蜘蛛和知足又是谐音——在谐音巧用上我们的汉语可谓登峰造极——所以恐怕也有知足常乐的取意,不过似乎也有隐隐警醒之音。同时蜘蛛本体吐丝织网,亦可喻为四通八达的关系网人情网,助人财运亨通。小小一只蜘蛛,负载着警醒、劝慰和祝福等各项职能,真是有点儿替它累得慌。

还有鲤鱼跳龙门,龙门呈阁楼状,楼右为鱼尾,楼左现龙身,过龙门之鱼化为龙体,逆流升腾而上。龙是什么?在过去的标准里,子孙们科举中榜,光宗耀祖,飞黄腾达,这都是龙。而现在,龙的象征日渐溢出世俗框架,我的意识里,向上超越的一切,都是龙。

——酒也是龙,是所有饮品中的龙。酒是粮食精,酒也是粮食酝酿出的梦。酒的梦幻气质,让人们在某些时刻生长出透明翅膀,短暂地脱离了世俗的牵绊和桎梏,能够自由飞翔。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平素里矜持的人散漫了起来,端庄的人调皮了起来,低调的人居然吹起了牛,严谨的人露出了可爱的破绽……

大约是自家地盘上盛产好酒的缘故吧,南阳人素有酒名,似乎也皆有酒量,著名作家李洱谈事论人向来亦庄亦谐中切近要义,他在《陪何锐先生去南阳》中写道:"到南阳喝酒,可不是闹着玩的。南阳这地方,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南秀北雄集于一身,千年文脉从未断过,茅坑和猪圈上都贴着工整的对联。南阳的酒文化,在汉代画像砖中早有描绘……南阳的酒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一屁股坐在每一桌酒席上面,让每个人都变成了酒葫芦。从入席到斟酒再到敬酒,都有一套严密的程序。身临其境,除了入乡随俗,乖乖就范,喝个酩酊大醉,你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南阳人太会劝酒了。"读到此处,就会忍不住想起赊店的那场夜宴,人们在侃侃而谈中觥筹交错的情形,恰如李洱描述的那样:"每一杯酒,他们都有几套理论。那几套理论平时或有冲突,但在酒气氤氲中辩证统一了。他们会从猿人造酒谈起,谈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后再谈到‘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谈到‘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谈到‘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南阳人的劝酒辞,是历史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你若不把那杯酒一口闷了,不仅是听不懂人话,不仅是看不起人,而且简直不算个人。"

看着人们用"历史诗学"语调互相劝酒,我得承认,他这段话也在夸张中写出了精髓。这样的气氛中,其实是很想喝两杯的。我的酒量在此地是妥妥的忽略不计。可是说真的,我非常喜欢看别人喝酒,也非常喜欢看别人喝醉。喝酒的人是可爱的,喝醉的人更是可爱的。更何况,此时此刻举目四望,好友如酒,情义如酒,春风如酒,春雨呢,简直就是酒本身呀。

雨下了一整天,一整天里,我们都浸泡在雨意里,浸泡在酒香里,或者说,浸泡在含着酒香的雨意里,又或者说,浸泡在含着雨意的酒香里。这样的时刻于我是很少的,让我不由得在微醺中觉得,赊店的酒,其实就是恒久春雨。这春雨被人酝酿出来,珍存着,传递着,常喝常有,随喝随有。赊店的酒香,也是恒久春意。这春意在人脸上,也在人心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