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开的不仅仅是牡丹花
生活在洛阳是幸福的。阳春三月,国花牡丹“花开动京城”;隆冬春节,牡丹国花亦芳香。
不记得,洛阳做催花牡丹始于哪一年,但春节不出家门,在客厅赏牡丹已有十个年头了吧。
我的邻居是牡丹专家。年前11月份,邻居带回来几株刚从大田里挖的牡丹。枝干秃秃,芽尖似风中的少女,身子紧紧地缩在衣服里……装盆、填土、浇水。我把一株牡丹放在了能享受阳光又温暖的暖气片旁。如养育小生命般开启了催花牡丹的技术模式。
抹植物生长液,是最重要的工作。老舍先生的《养花》养出了诸多生活哲理。挪挪这盆,动动那盆,有益于健康;不劳动,连一株花也养不活,提醒人要勤劳。面对室内的牡丹,早上起床,先拿起毛笔,蘸点药液,如写字般在不显山露水的花芽上点横撇捺;中午下班一进家门,拿起蘸满药液的毛笔,又在花芽上浓墨重彩;晚上,依然似抚摸婴儿般忙活一阵,期待着花芽变花蕾……
事物是运动的,没有一刻静止。大约一周之后,原来紧裹衣服的“少女”先是芽头露出一点绿,继而芽衣裂开口子,碧玉般的花苞渐渐地饱满起来。当花蕾芳容初露的时候,一个芽苞里,是一枝花的全部:花茎,绿叶,还有花蕾。一簇叶芽簇拥着小小的花蕾,让人钦佩大自然的神奇:一枝花,花朵是核心,枝叶陪衬。核心始终处于被保护的“中心”。
绿叶过多,会影响花朵的生长,这是我的观点。于是,把花朵周围的绿叶掐去。催生的药液持续抹,承载花朵和绿叶的嫩枝在悄悄地生长。掐去叶子的嫩枝上,一个花蕾孤零零地长在枝头。后来又长出的叶子害羞地依偎着花苞。我看到自己的劳动在牡丹身上有了些许起色,便邀请邻居到家里来评判我的“作品”。专家看了之后说,叶子还是需要的。叶子的去留,从整株牡丹看,花蕾与枝叶要有层次且力求浑然一体;从局部看,花蕾旁边的叶子要左右平衡。也就是说,绿叶和花朵相配,花朵的鲜艳亮枝头,绿叶的点缀刚刚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宇宙之大美、明法和成理固已有之,重在人们去感悟然后付诸行动。养花,一心想的是花能灿烂开放,至于其他则全部忽略了。专家指点之后,我除了继续抹药之外,开始关注叶子的生长。左边留下一叶,右边的另一叶也要有意留下;前面的叶子低垂,后面的叶子想法让其高扬。一枝主干如果有两个花蕾,就割爱般地剪去弱小;几枝主干如果簇拥在一起,也毫不犹豫地三下五除二,让整棵牡丹的主干疏密有致……
又过了一周,专家再次光临,进门就夸,整株牡丹形状有韵味。再看看叶片和花蕾,遗憾地说,叶子没有舒展开来,花蕾缺少水分。说着拿起旁边我爱人平时喷头发的小水壶,噗噗噗噗,朝着叶子、花蕾喷起来,边喷边说:“花的生长,需要温度,也需要湿度。温度促使生长,湿度滋润美丽。”至此,催花牡丹的工作中,我又多了一项任务。
当庚子年春节来临之时,牡丹如期开放。牡丹花香溢满了客厅、书房。我常常泡一壶香茗,手端茶碗,静静端详着牡丹花,茶香和着花香滋润着脾胃。思绪如茶壶中开水浸泡的茶叶,不停地上下翻滚。展现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因是否遵循自身的法则而显示美或者丑。圣哲之人,能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进而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我自叹弗如。
在这个不能外出的春节,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