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情感文章 > 正文

斗笠情

作者: 陆地2023/08/28情感文章

推开老家吱呀作响的木门,桌上落满灰尘的用具让人有点不忍卒看,那热水瓶外壳锈迹斑斑,那罩餐具的罩篮网纱被老鼠咬得残破不堪,那几只盛装佐料的瓶子歪倒着,唯有墙上的那顶斗笠,还是油亮亮的,看到它,我尘封的记忆顿时被打开,思绪飞到了童年时代。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斗笠大都是人们自己动手编制的。那时,家家门前屋后都长有竹子。把竹子砍倒就用篾刀削篾,削下的头道竹篾要放在大锅中沸水煮,这样,做出来的斗笠就不会虫蛀发霉。编斗笠外一层用篾青,里一层用篾黄,重合在一起。编织时手要用劲压实竹篾不让斗笠漏光,以防渗漏,边沿用竹篾锁边固定,在外表上刷一层金黄色的桐油,晾干后,一顶青绿色带有竹香的斗笠就大功告成了。

小时候我们对斗笠是情有独钟的。细雨霏霏的季节,我们头戴一顶斗笠,肩扛渔网,光着脚冲进细雨中。在河、沟、渠以及芦柴滩上用网捕鱼。在雨中捕鱼,斗笠毕竟太小,顾头不顾身,往往身上的衣服都被淋湿了。最富诗意的是头戴斗笠放牛、到柴滩上打猪草,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柴滩中,细细的雨滴滴落在斗笠上“沙沙”作响,头顶上的斗笠不时散发出竹子的清香,加上原野中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的舒畅。

最开心的还是上学回家,雨过天晴,头上的斗笠成了多余的,我们就把斗笠拿在手上,朝半空中飞去。斗笠像飞碟似的在半空中旋转,最后快要落地时用手接住。也可以平飞,把斗笠用力甩出。大热天,斗笠摇身一变,又成为我们手中的“扇子”。如遇小雨斗笠又成了雨伞,还真管用。当然,如遇刮风下大雨,它就难以胜任其职了。我们就在背上加披一块塑料布或穿上一件小的“草蓑衣”,这么一来,倒像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诗中描写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临江垂钓的小渔翁了。

那时尽管家里穷,但稍大的我开始有爱美之心了。下雨的时候,看到别的同学戴在头上的斗笠上面有画有字,心里好生羡慕,顿时感觉自己戴在头上的斗笠很土很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有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宁可把斗笠拿在手上,在雨中一路奔跑,也不愿把斗笠戴在头上挡雨。后来到镇上读初中时,父亲请来了篾匠师傅给我编了一顶新斗笠,并请人在上面画了只飞翔的小鸟,还写了四个红色大字“鹏程万里”。戴了两年多,挂在学校寝室靠床铺的墙上,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拿走了。丢掉斗笠的我心痛好长时间。

斗笠在过去老家算是最常见的一种遮阳挡雨工具,人人都离不开。头戴斗笠,耕田插秧,锄草挖地,晒粮挑担,放牛上学,是家乡一道最淳朴的风景。自从市场上有了五花八门遮阳挡雨工具之后,人们开始慢慢地远离了纯手工纯天然斗笠,只留下依稀记忆在岁月深处,成为日后温馨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