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西西文学整理的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通过观看电视剧,切实感受到老支书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带领草王坝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近万米的“生命渠”,需要冒着多大的风险,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他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遵义人,特别是作为国家统计局遵义调查队派驻务川县双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感慨良多,感受颇深。
还记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坝的艰苦环境,也有幸见到黄大发老支书,从他身上能够感受到雄伟的.气魄和坚定的信念,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看了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画面写实性很强,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愚公,具有无穷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
老支书曾说过:“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正是因为有黄大发这样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战天斗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们的国家才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作为年轻干部,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大发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苦干实干,以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不畏困难,敢做先锋,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2
《高山清渠》剧中说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黄大发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放下面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做到“去时一股书卷气,来时满身泥土香”;要鼓起一股清风,不该想的不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要无畏无惧,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提高自身素质,抓紧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笃实笃行才能不负韶华,才能行稳致远。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3
通过观看近期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从六十年代开始,历时36年,带领全村群众,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奇迹的创造,怎叫一个“历尽艰辛”了得,历时36年,期间第一次天渠凿成之后,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实现通水,结果黄大发老支书被撤了职,但他依然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自带盘缠去向专家学习,学成之后,主动请缨,重获百姓和组织认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一如既往,心里装着全村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坝村不通水誓不罢休”的精神继续带领全村百姓凿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甘甜之水经过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坝村,为草王坝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过《高山清渠》的观看,我认为草王坝村的成功主要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发挥好了战斗堡垒作用;有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善于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的带头人黄大发;有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草王坝村百姓。作为统计调查一线的我、一名中共党员,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跟党走,不断推进统计调查事业发展。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用艺术手段再现”时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修渠的先进事迹,跟随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故事情节,让我再一次走进草王坝走近黄大发,去感知那段“苦”、“痛”、“赞”的燃情岁月,感悟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付出。
战天斗地,怎一个“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物质稀缺。正当壮年的黄大发生活在偏远落后的播州区草王坝村,面对缺水严重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饭的恶劣生存环境,他硬是凭借坚定的共产党员信仰,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效应,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千方百计克服修渠资金、技术等困难。黄大发在54岁的时候,还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为修渠打好技术基础。在修擦耳岩段时,遇到一处倒悬的崖壁要修渠通过成了难题,年近60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身上吊下悬崖开展测量,最终水渠顺利通过此地,这正是他常说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真实写照。修渠过程中黄大发经过一次次失败和绝望,又不断的燃起不灭斗志,终于用36年13140天的时间,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团结村缺水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失去至亲,怎一个“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在修渠最关键的时期,黄大发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却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够吃上大米饭,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毅然坚守在修渠一线。黄大发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融进一锤一锤的钢钎敲打声中、融进钢钎与石头碰撞四射乱飞的火花中,融进修渠大军肆意挥洒的汗水里,真正做到为大家舍小家,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旧貌新颜,怎一个“赞”字了得!草王坝村老百姓在黄大发老支书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团结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近几年,在团结村建设有“大发渠”观光长廊、“大发天渠”党性教育陈列馆和星空木屋、社林边酒店、稻里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环境如诗如画,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好转。今年国庆节前,经过团结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可以为当地农产品外销和农村旅游带来新的良好机遇,当地群众收入将得增加,这是只想吃上大米饭的团结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黄大发带领团结村村民自力更生,从贫穷到脱贫再到小康,切实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要大力学习弘扬“大发”精神,实践在当前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继续贡献统计调查新的力量。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5
2022年7月16日,区教育体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原名《黄大发的`奋斗史》)定于7月16日20:00在CCTV-1开播,号召广大党员学习收看。接到通知后,区教体局积极响应,立即转发,广泛宣传,组织全区各学校的全体党员教师积极观看,学习黄大发同志的事迹,讴歌这位平凡的英雄。
当代愚公凿天渠。区龙泉街小学党支部积极响应区教体局号召,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高山清渠》,并写下所感所悟。该连续剧讲述了草王坝村是贵州遵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村支书黄大发自六十年代起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中间经历的种种失败、种种磨难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一次次激发出他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最终,黄大发克服一切困难,耗时三十余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二百米的水渠,为山村引来清渠。共产党人黄大发用其一生勇于担当、坚强不息的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使穷山恶水的草王坝变成深山明珠,被人们称誉为“当代愚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道德模范勇担当。自2022年7月16日以来,每到晚上八点,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就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打开中央一套观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这部剧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9400米绝壁天河。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电视剧后,感触颇深,纷纷在群众讨论,发表见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追梦精神,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看完主人公的事迹,大家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今后无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做敢为,砥砺前行。
党支部书记任春旺说道:“黄大发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在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时代楷模讲奉献。区二高响应中组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按照区教体局通知及时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高山清渠》,认真学习“当代愚公”黄大发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观看该电视剧,区二高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黄大发精神: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埋头苦干、不屈不挠;不畏困难、敢于担当。
区二高的党员教师纷纷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让黄大发精神付诸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不断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6
为向“当代愚公”黄大发认真学习、对标看齐,不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天然气能投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收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近百余人通过自行收看、集中观看、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学习黄大发老支书的先进事迹。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为原型,讲述他36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成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约9400米的'生命渠,改变草王坝村落后面貌,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有坤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从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工作动力,积极投入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安全生产事业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手勤脚快,磨砺心志、恪尽职守,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和社会角色上发挥作用。”青年党员刘胜难从年轻一代党员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身的观后感。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老支书的光荣事迹为榜样,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久久为功的价值追求、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方位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7
近日,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黄金强档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剧让“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再现于荧幕,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带领乡亲力拔穷根。
黄大发的扮演者李键,把黄大发一心为乡亲的细节演绎得准确到位。让我再次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让人忍不住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普通党员,一个普通农民成就他的“伟大壮举”,我思索着他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源头。
人的成功有两大方面,一是为自己的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另外一种是为大众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显然,黄大发属后者。我们常说“穷则思变”或“逆境与苦难”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及铸就其坚韧。黄大发少年苦难,幼年丧父母,这是一个人精神上巨大的苦痛,加之,他出生地十分贫瘠,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很成困难。或许,正是这些铸就了他顽强的意志。
在开渠过程中,曾遭遇种种阻挠甚至技术上的难题等,黄大发为此发誓:“渠不通,毋宁死。”从黑发人到白发人,一生为渠,矢志不渝。黄大发凿渠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但令我最震撼的有两处,一是由于水渠经过一段垂直上百米高的绝壁,须悬空凿渠,那是命垂一线的高危作业,且不说作业,人站在临近的高处往下看都会心惊胆寒。起初是黄大发亲自悬空而凿,后来上了年纪,叫自己的儿子上,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村里这么多人为何不叫,却要叫我呢?”黄大发沉重的回答:“如果别人遭遇不测,我赔不起啊,你是我的儿子,我不用赔呀。”这是何等之境界!另一个令我感动的情节是,他为了凑钱开渠,把家中所有值点钱的东西,甚至连自己棺材都卖掉。
黄大发精神的动力,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党员或者是村支书一职?我想,或许是,或许又不完全是,一个人或一个党员偶尔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把好事做下去。
不管做人还是做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官必定是个好人。做官的前提首先是做个好人,一个好人的做人标准品质往往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人”,做出表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显然,黄大发是其中的杰出典范。
黄大发坚韧顽强的另一个原因,似乎源于他因幼年痛失双亲靠吃“百家饭”成人,对乡亲报以感恩。但是,世间报恩的.方式有多种,为何要付出如此艰辛?想必是他深刻体会到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他灵魂深处里流淌的就是“大善”的血液,我想,即便他不是党员,不是村支书,也同样有“大爱之举”。当然,黄大发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一个党员的使命烙印心间,似乎与他骨子里的“大爱”一拍即合。
《高山清渠》全面展现黄大发的感人事迹以及他那难能可贵的精神。我们学习黄大发,要以饱满的热情付诸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工作之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无愧我心,无愧天地!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8
黄大发用他一生践行入党初心,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勇于担当、持久不息、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他“当代愚公”的`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擦亮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名片。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也是工会工作人员,在尽力服务好本部党支部党员的同时,更要尽力服务好广大普通职工群众,竭尽全力解决好他们的困难;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确保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做好表率。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9
《高山清渠》剧中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在剧中看到黄大发老支书在艰苦面前绝不低头认输、坚持用双手“找幸福”,我深感敬佩。
“天渠”的修建,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了用水问题后,他继续带领群众在幸福之路上奋斗前行,建学校、架电线、修公路等等,黄大发老支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让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我要以他为榜样,不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精准精细为职工群众服务,提升职工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0
以老支书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观看电视剧后感慨良多,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难以想象冒着多大的风险,克服了多少困难,用36年的时间只为解决村子里长期缺水的问题。
《高山清渠》体现了黄大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扬这种不等不靠、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1
“愚公移山得延续,大发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我们贵州遵义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台播出。该剧讲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用时36年,经历时代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长达9400米,地跨3个村子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终引领草王坝村民致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黄老支书一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干部要有“瞄准目标,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还亲,没水又缺田”足以形容当时村子的困境,剧中台词“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更是体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问题,但大部分村民们或不想“挪窝”,或者“挪不了窝”,于是穷就一直延续着的困境。青年黄大发多次进入大山实地勘察,发现在距离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螺丝河的水域,于是谋生修渠梦想,打算用双手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坝饮水之困。黄大发敢想敢干,勤汇报,找政策,筹资金,历时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挠的韧性造就清渠功业,解决了村里百姓生活和耕种缺水的困难。
青年干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这是当上村干部后的黄大发为草王坝村民的承诺,为修渠大计多方奔走,千方百计找出路。为解决村民不愿修渠思想问题,通过干苦力活,做采石工筹集“电影费”让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主动学习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对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放弃优先考虑自己怀孕妻子的营养补充,利用乡里对自己抓特务的奖励为村里老人买药等细节,体现黄大发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后,黄大发继续千方百计村里的发展谋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电建学校,风雨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未改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年干部要有“多谋善断、处事不惊”的魄力。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技术、缺资金而退缩,反而越战越勇。54岁高龄进水利班进修学修渠技术,向乡里争取帮扶资金,面对村民质疑发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为了水渠,我愿意拿命来换”的有力承诺。以及在剧中因修渠工具迟迟不能到位、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举措做法,体现了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善断、处事不惊,主动积极处理村里难题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践行党员干部“有事我先来”的责任担当,高山清渠就是大发精神最好的见证,大发精神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延续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学习榜样。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2
以贵州省“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于7月16号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当代愚公“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加坚定了乡镇第一线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凿天渠、修村路、架电线、建学校。他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的“穷根“,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彰显出当代共产党人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攻坚克难的责任与担当,这正是检验共产党人能否顶得住、靠得牢,是否具有非凡勇气与担当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的调整期、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这些都是我们党,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面临的诸多“关键时刻“,这就迫切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地“站出来““顶上去“,挑最重的担子,直面矛盾和问题,敢于接受困难和挑战,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乡镇党员干部更是要坚定信念、敢闯敢拼,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做好群众的就业问题、项目发展等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名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理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扬这种不等不靠、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3
7月16日,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原名《黄大发的奋斗史》),于当晚8点在央视一套首播。
院党委按照省国资委、国华公司党委的要求,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收看。
《高山清渠》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浪漫情怀的史诗,全剧塑造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代表,在不屈的生命历程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国农民群像,艺术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乡村巨变。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讲述其带领群众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的故事。
7月18日,党委书记、院长张绍军收看后,分享了观后感,呼吁全院职工积极收看。
通过收看,可以感受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不易。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修渠三十六载,被称为“当代愚公”,他用行动为党员干部们上了生动一课,大家要学习黄大发这种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读懂黄大发身上“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将人民“置顶”,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用持续奋斗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奋楫前行。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4
《高山清渠》电视剧中的一个个情节都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个坚强、拼搏、坚持、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形象,黄大发说的最多的誓言是“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也更突出了他在不屈的生命历程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
时光流逝,当水渠建成,黄大发也头发花白。当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途经一座座山,涓涓地流经悬崖绝壁时,原本山村的枯草地都变成了一块块希望的田野。
一渠通则百业兴。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如今的黄大发把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现在那个草王坝村已经成为人们羡慕和向往的居住地点,我想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忘记这位勇往直前并为此处付出颇多的黄大发老支书。
《高山清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是啊,黄大发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即使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理解他都能够坚持心中的选择,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当时执着的坚持,他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黄大发是“当代愚公”,他带领草王坝村村民不畏艰难困苦绝壁凿天渠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从黄大发书记的奋斗史,我更加清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义。激励和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作为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于交通建设和发展。我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定力,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抓细落小为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坚持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中有本领、脚下有泥土,以青春之名,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努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5
为向“当代愚公”黄大发认真学习、对标看齐,不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天然气能投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收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近百余人通过自行收看、集中观看、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学习黄大发老支书的先进事迹。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为原型,讲述他36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成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约9400米的.生命渠,改变草王坝村落后面貌,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有坤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从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工作动力,积极投入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安全生产事业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手勤脚快,磨砺心志、恪尽职守,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和社会角色上发挥作用。”青年党员刘胜难从年轻一代党员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身的观后感。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老支书的光荣事迹为榜样,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久久为功的价值追求、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方位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6
7月16日,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原名《黄大发的奋斗史》),于当晚8点在央视一套首播。
院党委按照省国资委、国华公司党委的要求,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收看。
《高山清渠》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浪漫情怀的史诗,全剧塑造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代表,在不屈的生命历程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国农民群像,艺术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乡村巨变。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讲述其带领群众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的故事。
7月18日,党委书记、院长张绍军收看后,分享了观后感,呼吁全院职工积极收看。
通过收看,可以感受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不易。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修渠三十六载,被称为“当代愚公”,他用行动为党员干部们上了生动一课,大家要学习黄大发这种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读懂黄大发身上“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将人民“置顶”,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用持续奋斗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奋楫前行。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7
连日来,我在中央电视台收看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家乡黔北巨变的一幕幕场景让我一次次动容,草王坝脱贫致富带头人黄大发的感人形象让我回味无穷,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奋进。在剧中,一次次的矛盾碰撞,一次次新旧观念的交织,让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引领,感受了历史的文明进步。昔日的穷乡僻壤因为有了时代变迁的感召,有了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终于引来了高山清泉,迎来了金秋的收获季节。这时,黔山苗岒的枫叶舒展开来,它染红了黔北的山山水水。
金秋时节片片红叶面向那充满无限希望的热土,它飘飘洒洒地挂在挂在悬崖上,舞在山林间,象一簇簇点燃秋天的火炬。它与蔚蓝色,草绿色,金黄色的自然界浑然一体,宣告了乡民们小康生活的.到来。我在电视上再次认识了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楷模”的荣誉获得者、带领黔北山区人民拓山开渠、为边远山村浇灌出小康生活的黄大发。
他,被人们称之为“当代愚公。”他象枫叶一样纯朴,是黔北山区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常年与山川相伴,与松林为友。他体会村民的疾苦与诉求,许下诺言在通往乡间的山道上留下他丈量土地的身影,留下他劳碌奔波的足印。清晨,他沐浴阳光和雨露而去;傍晚,他又踏着落日的余晖而归。经过与村民的共同奋斗,他们终于成功了!你看,一道渠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黄大发和乡民们终于引来了生活的甘露和清泉。这时,一片片的枫叶向着我的眼前滚滚飘来,黄大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经典命题,他成为了一名点染金秋的时代使者,成为乡村巨变的领头人。
我想,为伟大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建设者,都应该得到时代和广大人民的褒奖!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8
“愚公移山得延续,大发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我们贵州遵义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台播出。该剧讲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用时36年,经历时代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长达9400米,地跨3个村子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终引领草王坝村民致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黄老支书一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干部要有“瞄准目标,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还亲,没水又缺田”足以形容当时村子的`困境,剧中台词“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更是体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问题,但大部分村民们或不想“挪窝”,或者“挪不了窝”,于是穷就一直延续着的困境。青年黄大发多次进入大山实地勘察,发现在距离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螺丝河的水域,于是谋生修渠梦想,打算用双手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坝饮水之困。黄大发敢想敢干,勤汇报,找政策,筹资金,历时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挠的韧性造就清渠功业,解决了村里百姓生活和耕种缺水的困难。
青年干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这是当上村干部后的黄大发为草王坝村民的承诺,为修渠大计多方奔走,千方百计找出路。为解决村民不愿修渠思想问题,通过干苦力活,做采石工筹集“电影费”让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主动学习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对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放弃优先考虑自己怀孕妻子的营养补充,利用乡里对自己抓特务的奖励为村里老人买药等细节,体现黄大发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后,黄大发继续千方百计村里的发展谋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电建学校,风雨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未改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年干部要有“多谋善断、处事不惊”的魄力。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技术、缺资金而退缩,反而越战越勇。54岁高龄进水利班进修学修渠技术,向乡里争取帮扶资金,面对村民质疑发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为了水渠,我愿意拿命来换”的有力承诺。以及在剧中因修渠工具迟迟不能到位、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举措做法,体现了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善断、处事不惊,主动积极处理村里难题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践行党员干部“有事我先来”的责任担当,高山清渠就是大发精神最好的见证,大发精神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延续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学习榜样。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9
近日,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黄金强档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剧让“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再现于荧幕,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带领乡亲力拔穷根。
黄大发的扮演者李键,把黄大发一心为乡亲的细节演绎得准确到位。让我再次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让人忍不住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普通党员,一个普通农民成就他的“伟大壮举”,我思索着他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源头。
人的成功有两大方面,一是为自己的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另外一种是为大众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显然,黄大发属后者。我们常说“穷则思变”或“逆境与苦难”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及铸就其坚韧。黄大发少年苦难,幼年丧父母,这是一个人精神上巨大的苦痛,加之,他出生地十分贫瘠,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很成困难。或许,正是这些铸就了他顽强的意志。
在开渠过程中,曾遭遇种种阻挠甚至技术上的难题等,黄大发为此发誓:“渠不通,毋宁死。”从黑发人到白发人,一生为渠,矢志不渝。黄大发凿渠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但令我最震撼的有两处,一是由于水渠经过一段垂直上百米高的绝壁,须悬空凿渠,那是命垂一线的高危作业,且不说作业,人站在临近的高处往下看都会心惊胆寒。起初是黄大发亲自悬空而凿,后来上了年纪,叫自己的儿子上,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村里这么多人为何不叫,却要叫我呢?”黄大发沉重的回答:“如果别人遭遇不测,我赔不起啊,你是我的儿子,我不用赔呀。”这是何等之境界!另一个令我感动的情节是,他为了凑钱开渠,把家中所有值点钱的东西,甚至连自己棺材都卖掉。
黄大发精神的动力,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党员或者是村支书一职?我想,或许是,或许又不完全是,一个人或一个党员偶尔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把好事做下去。
不管做人还是做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官必定是个好人。做官的前提首先是做个好人,一个好人的做人标准品质往往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人”,做出表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显然,黄大发是其中的杰出典范。
黄大发坚韧顽强的另一个原因,似乎源于他因幼年痛失双亲靠吃“百家饭”成人,对乡亲报以感恩。但是,世间报恩的方式有多种,为何要付出如此艰辛?想必是他深刻体会到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他灵魂深处里流淌的'就是“大善”的血液,我想,即便他不是党员,不是村支书,也同样有“大爱之举”。当然,黄大发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一个党员的使命烙印心间,似乎与他骨子里的“大爱”一拍即合。
《高山清渠》全面展现黄大发的感人事迹以及他那难能可贵的精神。我们学习黄大发,要以饱满的热情付诸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工作之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无愧我心,无愧天地!
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20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通过观看电视剧,切实感受到老支书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带领草王坝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近万米的“生命渠”,需要冒着多大的风险,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他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遵义人,特别是作为国家统计局遵义调查队派驻务川县双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感慨良多,感受颇深。
还记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坝的艰苦环境,也有幸见到黄大发老支书,从他身上能够感受到雄伟的气魄和坚定的.信念,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看了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画面写实性很强,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愚公,具有无穷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
老支书曾说过:“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正是因为有黄大发这样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战天斗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们的国家才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作为年轻干部,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大发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苦干实干,以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不畏困难,敢做先锋,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