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豆腐汤
家里买了块白乎乎的猪板油,切成小块在锅中熬出油后,剩下的猪油渣盛在盆中,一颗颗大小不一、橙不溜秋。然鼻下一闻,却是一阵阵香呀!不忍弃之,为啥?勾起了往事,记忆中飘来了久违的油渣豆腐汤味……
那是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郊区插队落户时曾在生产队里开手扶拖拉机跑运输搞副业收入,半途中会在北翟路上北新泾苏州河与新泾港交汇处旁的一家“朝晖饭店”买午饭吃。当年队里对我们“因公”在外用餐能给补贴费,每天2角5分。我们经常买来吃的是“油渣豆腐汤”,1角5分钱,加上用粮票买半斤米饭1角钱。
有时能看到这家饭店的一幕露天风景——熬猪油。一只大炉子就安放在饭店门口外,架上一口大铁锅。厨师将已切成小块的猪板油、肥肉膘甚至一些切肉片肉丝剔下来的边角油筋一股脑儿倒进去,加上黄酒、葱姜和热水。一会儿水开了,厨师悠然地用撇勺搅动着。不多时水分开始蒸发,一股股蒸汽夹着猪油香气升腾蔓延,那些猪油、肉膘逐渐变得有点透明发亮并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哦,开始出油了!厨师用撇勺边翻动边将熬出的猪油舀出来倒进身旁的油桶内。熬得差不多了,他用漏勺将略显焦黄还在滴油的油渣捞起放入身旁一台简易压榨机的盘中,利用丝杆压强原理将压板向盘中的热油渣紧压,顿时又一汪猪油从圆盘底槽中榨淌出来。
“油渣豆腐汤”则是在饭店的厨房内做成的大锅汤。端回座位,先用调羹舀上一口,撅着嘴巴“呼呼”吹一吹,再凑上唇舌咪一口,不烫嘴了,就开吃了。已被浸泡得又胖又软的油渣入口软绵绵油糯糯的,肉味夹着微焦香、豆腐的黄豆香、葱花的清香,好不惬意!片刻工夫,这一大碗汤和一碗半斤米饭全下肚,撑够了因一个上午体力活而耗瘪了的肠胃,嘴巴一捋,心满意足,继续上路。
多么廉价平凡的一碗油渣豆腐汤,却浸透着当年人们的勤劳实在、朴素节俭、精打细算和知足常乐!
油渣豆腐汤现在还能在饭店、酒家的长串菜单和图片上找到吗?家附近有几家过路司机和小区居民经常光顾的经济实惠的饭店,我去寻访。“你们店有油渣豆腐汤吗?”“你们熬用猪油吗?”“猪油渣派什么用?”几句简短的问话,得到的是大同小异的回答。一家“大食堂”一位操普通话的姑娘告诉我:“我是负责煲汤的。油渣豆腐汤?我们从来不做,我们有排骨玉米汤、海鲜蛋花汤……熬下的猪油渣,倒掉就是了。”在“农家特色菜”里,一位厨师则明说:“我们是农家菜特色,油渣豆腐汤太低档、不做的;店里用一部分自己熬的猪油,油渣就倒掉。”另一家面馆大食堂的五十来岁老板娘模样的妇人更是满脸不屑,一口纯正沪语:“现在还有啥宁吃迭种汤?油渣么,厾脱呀。”是哦,现在人们重视健康饮食,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居高,容易引起肥胖,故而很多人对动物性油脂都敬而远之了。
那就自己动手做吧。水烧开,油渣、豆腐先后入锅,再放调料、撒一撮葱花就成。几十年前的“工作餐”,就是这个味啊!
猪油渣往事,是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幅画面。过去人们视“渣”为“宝”,现今却厾“渣”如“草”。这不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巨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