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天真冷
说实在的,我们小时候的冬天,好像比现在的冬天冷得多。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扬中县中上学。冬天,天真的很冷。
下雪了,雪积得很厚。同学们课余时间打雪仗,做雪人,滚雪球。操场上一个个硕大的雪球,在冬日的阳光下,要十天半月才能全部融化。学校旁边的小河里结着厚厚的冰,孩子们可以在冰面上嬉戏。早上起来洗完脸,刚挂起来的毛巾,立马就冻得硬邦邦的了。那时学校没有自来水,记得有一回,我要到河里汰衣服,是用一块砖头使劲砸开一个冰洞,才马马虎虎将衣服汰了一下,苦了那双手,冻得真够呛。有一次,到学校理发室去剪头,剪头师傅说:"这么冷的天,洗完头就会冻起来的。"果然,刚洗好头,头发上就结满了冰碴。教室里,也是冰窟似的,连墨水瓶里的墨水都冻成了一坨冰。
"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那年月,数九寒天,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纷纷扬扬下一夜大雪。扬中农家,早晨起来开门,往往是大雪封门,冰雪与大门冻结在一起了,门外的积雪,会有一尺多深,雪后草屋的屋檐下,挂满一排一二尺长的冰凌。"雪天容易晴",太阳出来了,这冰凌要滴滴答答融化好几天。菜田也全被大雪覆盖了,母亲要带一把小锹,才能从雪窝里铲回来几颗冻僵了的青菜。雪后的大地,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路上不见了行人,天空不见了飞鸟,除了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狗吠,整个世界是一片寂静。
农谚说,"雪后寒""下雪没得化雪冷",雪后的气温必然更低。记得那时候,我辈农家小子,经济条件窘迫,这样的大寒天里,只穿一件 "小褂子",外加一件棉袄。那凛冽的西北寒风,会吹得你瑟瑟发抖。有几年,脚上年年生冻疮,又痒又疼,一旦抓破,便会感染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非常受罪。
那时候,大冷天,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在家上小学时,可以带一只脚炉到学校烘脚。上中学了,在学校寄宿,就连这一点"享受"也没了。唯一的办法是,下课十分钟,赶紧到教室外面去,一边跳跳脚,一边晒一会太阳。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
现在呢,不同了。虽然冬天照样下雪,照样结冰,照样刮西北风,但是,如今住在温暖向阳小楼里,供电、供水、供气的设施齐全,必备的家用电器基本不缺,各种御寒衣物应有尽有,暖脚宝、电热毯、空调机齐备。去年,孩子还为我安装了暖气,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是温暖如春。因此,大冷天,几乎没有了那小时候"天真冷"的感觉。
所以我想,那"小时候,天真冷"的感觉,莫非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造成了我的一种错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