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梁坡行走的黄花
它们不是现实中的花儿,却一直开在我记忆的那个坡上。那是个积满了黄土的坡,在当地,被人们普遍叫为“黄花梁”。我的家乡,距离这个黄花梁不远,十几里的样子。我们村叫石庄,过一个叫南阜的村庄,往前就是黄花梁了。小时候,我被家人带上去走姥姥家,就是要翻越这道梁,才能去姥姥所在的帖庄村。记得黄花梁好高啊!走上去的时候,风好大,回眸我们那个像火柴盒似的村庄,霎然有了居高临下俯瞰众生的感觉。
小时候的我们,处在贫瘠生活的空间,但却不知道为啥?总是能够勾起许多五味杂陈的回忆来。比如这个黄花梁,在我不断成长的路上,我是多次去到过这里。当年,我学会骑自行车,在推着攀上黄花梁的陡坡后,再翻到梁南,就是大下坡。我骑上去车子,将手闸死死擒住,可那高度倾斜的坡度,还是会推动着自行车上的我像乘上了飞机似的,耳边呼呼的风响。有一次,我竟然被高速下坠的速度给连人带车掀翻,滚到了一个土坡的土窝,好在那是一坡的细油土,像掉进了海绵一样,不然就会一头扎下去,非要骨折受伤不可。
再次想起黄花梁,是近日去赴一个采风会,过去许多年的黄花梁,早已不再是原来那副倦容怅然的模样,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字样的牌子,矗立梁脊一处高端。天虽干旱,地边的庄稼都快干枯,但根是顽强的。那天的风很细小,五十多人的团队,于湛蓝的穹宇下,乘着洁白的云朵,走进刚刚收获的麦田。
我见这里的老板脸膛是那么的黝黑,不知道吸纳了多少太阳光紫外线的直射,他的脸颊才能那么地富有。他叫陈永和,快70岁了吧?那些爬上他两鬓的沟壑,告诉我他跋涉的岁月,而满脸天真的笑,又出卖了他怀揣着一颗多么单纯朴实的心。他那天像个孩子,健步如飞地走在我们中间,领着我们这些前去给他添麻烦的人,一处处去观看他田野的杰作。而走在他身旁给我们做解说的,是和他拥有一样憨笑黝黑脸庞的合盛堡乡乡长,那早就将自己嵌进这座黄花梁上的笃定,如风的健行步伐,如数家珍的铿锵爽朗,是阳光都不好吝啬对他的眷顾。
黄花梁其实很富有,这与我小时候的感觉天壤之别。在我小时候,这就是一个干梁头,冬天一场雪,梁上只有稀疏的兔脚印,夏天一场风,把干旱的梁上的细油土刮到了崎岖的小路上,让我前去姥姥家的年幼无知倍感疲乏。
现在不一样,现在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干梁头,被陈永和他们搞得风起云涌,有声有色,竟然是一处科技的试验场: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地膜旱地谷、旱地高粱、特色经济林、苜蓿、富硒小米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认证;整个黄花梁上,小麦、玉米、小米、香瓜、土豆、杏,所有这些都冠以“富硒”的痕迹。富硒的绿色的标志,现代人都知道。也因此我们中午还喝酒了,是他们自己酿造的“富硒”含量极高的特色酒。
我们给他添了麻烦,他还给我们带了特产。陈永和老人笑着送我们离开,却将一把年纪的憨笑,永远种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黄花梁就像老陈的性格一样,内心铭记着时光下的所有故事,唯独不怕艰难困苦侵袭。我对这满梁坡上的记忆黄花,却一时间叠加起来,交给时空让过去和未来在当下变成一个美好的事实:黄花,满梁坡行走的黄花,原来可以书写成这样娟秀的文章呀!大自然曾经赐给这里人们的黄眉土脸,现在正被陈永和老人所带领的团队,改写成了朵朵灿烂的微笑。他们找到一个叫“富硒”的宝贝,不得不承认,现代人是最会创造新名词的,而这里的满坡黄土和石头,还就是富含着这种东西。
我再来黄花梁,满坡的黄花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走进的,其实是一座宝藏,是一个童话,是误入了一首诗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