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散文 > 散文随笔 > 正文

逢春

作者: 陈恩睿2023/06/17散文随笔

村名,不仅代表一个村的符号,而且记述着不同文化观念。仲夏,在一次乡村行中,便了解到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逢春村是这样的一个村庄。

顶着毒日头,让阳光烤晒,沿着高低不一、直曲交替水泥路,来到石山镇美岭村委会。继续朝东南顺着一条水泥路行走约三百米上个小坡,绿树下,一块刻有"逢春村"红色字样的石碑便映入眼帘,石碑下是一块规则、厚实、坚硬的石垫,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

看村名有诗意,于是就靠了过去合影。"山村阳光下,还这么多情!"同行者调侃我。"逢春万物新,应是多情时!"没把话说完,同行者也多情起来,都跑过来背靠逢春村那石碑留影。

这村名新鲜且夺目,让人联想翩翩:是否因先衰后荣,有枯木逢春之经历而以逢春为名?是否建村先贤与善良貌美贫家女子成婚,遭遇家人反对而发起抗争迁居此地而起此名?是否建村时正值春风吹拂,春光和煦,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际而起名?……

于是,为村名而请教路边纳凉老村民。"有村就有这个村名!很久了,一直都是这么叫的。"

"村民看好这村名吗?"又问。"都很喜欢!逢春带来生机嘛。读起来流畅,感到温和,又有提醒后人抢抓机会,追求美好之意。"村民们答。

逢春村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岭村委会东南面山坡上,与澄迈县白莲接壤,建于清代,约三百年历史,现有五十余户人家。六十九岁老教师陈德兴说,他是迁入本村陈氏祖陈风起的第十代,目前本支派已传十三代人。他为我们讲述起那动人的历史故事。

约三百年前,石山美岳下村一带,处处火山岩石,用水靠天下雨,村民生产生活十分艰难。一户陈姓人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叫陈风鸣,次子叫陈风喈(少年时病故),三子叫陈风起。随着年龄增长,视野扩大,陈风鸣和陈风起兄弟俩萌生了改变生活环境的念头。他们多次到村庄周边察看地形地貌,了解土质水源,最终发现离美岳下村西面约五六公里处,与澄迈白莲墟邻近的一片山地具有地势较高、土层肥厚、水源较足、生态良好等特点,是迁移建村的好地方。

但陈家兄弟将此念告诉村民时,却得不到认同,甚至遭来反对。有村民说,那地方条件虽好,但人生地不熟,建村不安全。村民的话启发了兄弟俩,他们耐心地与附近村庄进行沟通协调并得到支持,于是迁移建村。

在兄弟俩将春季定为迁移建村良时后,为取个好村名,兄弟俩又请有学识的村民来商量。有的建议以"美岳新村"为名,方便寻根问祖;有的建议以"坡上村"为名,具有地势特征;有的建议以"鸣起村"为名,以纪念建村先者……迁移时,正是春光明媚,春色无边,春景醉人,兄弟俩心有感应,脑海里闪现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到人间"、"枯木逢春"一串串句词,于是,顺应灵感决定以"逢春"为村名,其意为:逢春万象新,建村吉祥时;迁居风水地,万代乐安康。

听完老教师讲述陈家兄弟的建村功绩后,我们来到了村里一棵独树成林的大榕树下,与八九位老村民又聊起了逢春村的趣事。老村民说,逢春村是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村子。

据《石山镇文史》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琼山县美龙东由永丰、逢春、成美、国泰四个自然村组成,是冯白驹等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地方。1928年春节刚过,冯白驹来到美龙东指导七区革命运动。当时,敌人正在严格实行保甲制,控制民众同革命同志接触。冯白驹随机应变,当机立断,指示美龙东农会负责人洪崇洙假意顺着担任永丰村保长,应对敌人"联保"差使,那时候,逢春成为革命活动重点村之一。1928年农历五月,冯白驹主持召开七区委员、农会骨干会议,研究讨论建立七区苏维埃政府,建立苏区革命根据地和赤卫队,领导民众打击地方反动分子,抗租抗税、实行土地革命。过了几天,冯白驹在美龙东学堂,即逢春村原一栋三眼屋子里召开民众大会,宣布七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通过六人为七区苏区政府委员。从那起,革命斗争以美龙东为中心,武装打击敌人,并在物质上大力支援红军,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革命阶段……

逢春村六十多岁村民陈德开兴奋说,逢春村是革命老区,那红色革命史,正是逢春人抓住机遇,弘扬正能量,发奋图强,参加革命描绘人间春天的一幅壮丽史画!

逢春,我过目不忘,入心入脑。这村名提醒着村民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向上力量!我不是逢春村民,但一想起这个村名,眼前便展现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色无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