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九大碗

作者: 李建2024/05/29生活随笔

九大碗,顾名思义,是餐桌上盛菜品的九只大碗,因“九”是阳数之极,又与“酒”谐音,家乡人一提起吃九大碗,心知肚明是赴“酒宴”之约。九大碗并不是说“九”全都是“碗”或“大碗“,也有用小碗或碟盘之类的,世代相传,约定成俗,方言而已。

现代酒宴随着时代而进步,其规模已远不是“九”可以概括了,早就翻几番了,单凉菜、炒菜、糖点果盘就不下于二三十种,更有猪腿全鱼龟鳖王八汤什么的,林林总总,丰盛程度令人咂舌。以我之见,现代酒宴确是给足了主人颜面,但也浪费了很多食材,甚至有些菜品连筷子碰都没碰一下。那些闹酒的,嘴在说,手在动,推来攘去,很多酒水都被巧妙地洒在地上。同桌的人不喝酒也干耗着,咧着嘴巴傻傻地笑,结果菜没吃好饭没吃饱,硬撑着面子看看桌上剩下的酒菜,拍拍屁股离开板凳走人。

世代沿袭下来、传统的九大碗在改革开放前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但也有因为生活年代条件的局限,也有因为酒宴主人钱粮丰盈程度的差异,九大碗依然还是九大碗,个别名贵的菜品被大众菜品所取代,如鱼,富庶人家可以有鱼,一般家庭就用油炸面团代替,美其名曰“面鱼儿”。这有点儿像历代名家不按词谱填词,但他是名家,名家不按词谱填的词就成了“变体”。历代词有很多变体,后学们争相效仿,也就流行了。

九大碗,有着严格的规制和礼数,一席坐8个人,长者在上,坐上席,长者又以左边为大,酒,从这里开饮。贵宾旁陪,晚辈下座。每个成型的菜品含垫底的配菜一式各8份,每人一份。也有厨师捉弄人的,在垫底配菜里多放一份,这个多出来的一份叫“鼓眼菜”,只有上席尊者可以享用,若是一般人未经长者允许先动筷子吃了这个“鼓眼菜”,席桌上其他人都会“鼓”着眼睛看着你,“鼓眼菜”由此得名。

酒宴之前,支客司(司仪)要代替主人向客人致答谢词,这说词也有讲究的,俗话说“亲大没得族大”“远亲不如近邻”,支客司第一句喊的是“各位族亲邻友……”,接着表述主人承办酒宴的来由,不外是谦逊致谢的客套话。结尾才说“略备水酒一杯,不成敬意,请各位慢用”,话落,酒宴便正式开始。

最先上桌的是传盘,也叫“打掌盘”,右手平肩托起掌盘,掌盘里一碟凉菜,新鲜瘦肉,红油蒜蓉凉拌,豆芽垫底。接着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可以被替换的“头菜”——丸子,用个土陶大斗碗装得满尖满尖的。丸子寓意团圆,用瘦肉、芡粉、糯米、鸡蛋、葱白等材料精制而成,要放在蒸笼里蒸透蒸发,再佐以香醋、葱花等调料勾汤提味。丸子不但形圆味美,也是考究厨师手艺的名菜,做得不好,切得再厚,筷子一夹就破了散了,被戏称为“垮垮丸子”,若传扬开去,这“垮垮丸子”就出名了,这厨师也将不被人聘请了。头菜丸子必须用滑肉或酥肉垫底,滑肉是芡粉拌排骨用菜油炸出来的,酥肉是芡粉拌瘦肉和鸡蛋用菜油炸出来的。滑肉也好,酥肉也好,都得嫩滑爽口,清香润泽。

酒过三巡,菜吃两道,宴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张家长李家短、逸闻趣事、典故传说,不论那消息来自报端还是路边街头,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津津乐道。边喝酒边说话边上菜。鸡(或豆腐)来了,鱼(或面鱼儿)来了,清蒸鸡蛋、红糖糯米来了,墩子来了。墩子,闻其名便知其型,方正厚实的肉墩墩,选用兼肥搭瘦的五花肉,用醪糟浮子加些许酱油抹在肉皮表面,晾干后烧油,退去肥腻,用边角肉垫底,放蒸笼里用大火焖蒸十来个钟头,使其烂熟嫩滑,入口即化,既解馋又过瘾。墩子这一碗,一般垫底都有个“鼓眼菜”,不在其位,莫去中招,免得被人白眼,还落个“不懂规矩”。

最后上桌的是“扣肉”,扣肉,选用皮薄肉厚的正宝肋肉,同墩子一样要烧油去腻,切成筷子般厚的片,肉皮贴底装碗,上面辅以陈榨菜,同墩子一样蒸得烂熟,再用另一只碗扣住蒸碗翻到过来,叫着“扣碗”,这样,陈榨菜垫了碗底,烧过油的金黄黑亮的扣肉肉皮向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馋虫欲动,色味诱人。扣肉入席时,酒已喝得差不多了。扣肉是下饭菜,陈榨菜是下饭菜首选,该吃饭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坐席兴打个“杂包”,就是把几个主菜自己忍着不吃,用半截芭蕉叶包起来,拿回家去孝敬老人或犒劳小孩。

好了,传盘、头菜、鸡、鱼、蒸蛋、糯米、墩子、扣肉,八大菜品具齐,那九大碗呢,还差一碗。凡大户人家有一份油炸豆腐配碗,普通人家就一份泡菜萝卜配碗。九大碗也就名副其实了。汤,大户人家讲究“黄花耳子汤”,普通人家没那实力,好点儿的海带绿豆汤,一般的南瓜汤,萝卜汤或酸菜汤,汤多人笑和,管够。

酒醉饭饱,先走的要给长辈或同桌的拱手致歉,说一声“请慢用”,方可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