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如诗如画黄鹤楼

作者: 杜日新2023/08/15生活随笔

在武汉不管信步于街头,还是行车于桥上,抑或乘船于江面,都可以望到那高耸于蛇山之上的四面如一、重檐五舒、琉璃灿金的黄鹤楼,让人心向往之。这面临大江、背倚山峰的黄鹤楼,可谓武汉三镇名胜古迹之冠,其历史之悠久,文化积淀之丰富,无与伦比。

正当我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时,吴官正同志主政武汉。这华中最大城市的大门在全国率先敞开,新涌现的事物目不暇接,诸如商业街江汉路的繁华堪比上海的南京路;武钢从国外引进的一米七轧机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了我国钢铁工业进步的转折点;百货云集的汉正街成了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武汉柴油机厂竟从德国请来一位洋厂长当家……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准确地报道这些新闻,长春市先后组成两批由长春日报社牵头,长春广播电台、吉林大学校报、长春客车工厂厂报等媒体或单位的编辑记者参加的异地采访团到达武汉。我那时正在长春日报社工作,得以参加了第一批采访团。

一天,工作之暇,在长江日报社同仁的陪同下,采访团成员登上了这座江南名楼。我们从远处一览其外观,进得楼中又了解了其丰富内涵。

黄鹤楼修建于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三国时代。由于此楼倚蛇山,伴长江,美景如画,从古至今引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到此登高望远,吟歌赋诗,留下佳作名篇无数,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便闻名遐迩。其中又以唐代诗人崔颢一首吊古怀乡的七律《黄鹤楼》最为人津津乐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传“诗仙”李白后来登临此楼看了这首七律都自愧弗如,慨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伴随岁月沧桑和朝代更迭,黄鹤楼也是屡经兴废。在新中国,这座名楼又得以恢复重建,而且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拔地而起。1981年建楼之始,武汉广请专家讨论如何重建黄鹤楼。虽然在修复古文物方面有修旧如旧的原则,但修复并不是恢复原样,况且历朝历代的原样如何从无详尽图说。武汉人集思广益,终于在1985年,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建成了一座更加高大雄伟的古风建筑,尽可能地呈现了大众心目中的原样,延续了它绵延千年的文化底蕴。

游览完毕,下得楼来,一只宛若起舞的铜铸黄鹤迎在面前。正巧,为我们解说的年轻姑娘也姓黄,她风趣地说,这只鹤是从北京飞来的(指空运),见证着我们武汉经济的腾飞,一千多年前那只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回它永远不飞走了。她又介绍高悬于楼上写着“黄鹤楼”三个大字的巨匾说:“这块匾大小14平方米,相当于一般人家一间居室的面积。三个大字是现代书法家舒同挥毫写就的。”

如今,看着经疫历劫后逐渐恢复生机的武汉城,看着武汉依然繁华的大街、明媚的春色、忙碌的人群,我不由得想起了数十年前登临黄鹤楼所见的胜景,想起我国著名画家吴作人为黄鹤楼题写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可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今日楚天鄂地的新面貌: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