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取水之变

作者: 查世霖2024/07/08心情随笔

这次征文,我准备写写戽斗、拔水筒和抽水机等取水器具。从小处落笔,"管窥"黔西南州在这四十年里发展变化之一"斑".

戽斗没有"制式"的。需要用的时候,找一只小木桶或小的铁皮马桶,在桶两边的上口和底足对称系上一根丈二长的棕绳。戽水的时候,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桶的两边,各人的每一只手挽着一棵绳子,配合默契,用巧劲将戽斗悠荡起来,从下面舀了水,悠到上面,再技巧性地拉、或送手里的两棵绳子,就把水倾倒田里了。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轮回。如此循环往复,一桶又一桶地连续戽水,只要不停,几乎相当于两寸口径抽水机的上水量,效果杠杠的。

戽斗承受的力很大,所以,要用比较坚固的铁桶或木桶才行。

戽水是一个集技巧、力量以及两人配合的默契度为一体的劳动。没有掌握技巧的人戽水,那戽斗晃悠起来,就像乱摇乱摆的狮子头一样,舀不上水。或者舀了一桶半桶水,用力拉绳子把它悠到半空中,还没到上面的田里,就兜底翻了,倾泄一空,没法进行下去。搭档双方配合不默契,动作不一致,也是同样的后果,要么舀不起水来,要么半空"翻车",功亏一篑。"业务"熟练、配合默契的搭档,用戽斗戽起水来,各自两手拉着绳子,身子略略前倾,牵制着戽斗从水坑里舀水,然后身子后仰,一桶水被悠到合适的高度后,双手再把绳子一拉一送,一戽斗水就顺利倾倒进上面的田里去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很有节奏感,像刚柔并济的舞蹈动作一样。那是劳动之美。

我们村子西南面有一片梯田,水沟在那一片梯田的下面。每年种水稻的过程中,从打田插秧,到日常供水保养,需要多次从下面的水沟里戽水灌溉。戽水时,生产队的男女社员,两个人一组,合用一只戽斗,面对面站在同一根田埂上。最下边块田的田埂上站着的一对,从沟里把水戽进第一块田中。上面块田边站着的人,用戽斗从第一块田里舀水,戽上第二块田。第三块、第四块……以此类推,层层递上,从一块田戽到另一块田。上下十多块梯田,块块戽满。打田的时候戽,秧苗成长的过程中有需要时,又多次戽水供养,一直维持到抽穗、扬花、"散子"后,稻谷渐趋黄熟,不再需要供水保养为止。那热火朝天的场景,的是震撼。

包产到户,我家分到的一块"窝凼田",距离下面的水沟不远,可以戽水灌溉。距离上面的水源却有四五里,属于"尾水田".要是从上面放水下来灌溉,四五里沟程,沿途还有别人家的稻田,清水过处,田主纷纷"打秋风",一个分流一股,越往后越小,到了后面,流入我家田里的水流,只有拇指粗那么一小股了。往往我们受累最多,得水最少。要灌满一田的话,耗时费力,苦不堪言。从下面的沟里用戽斗靠人力戽水灌溉,累自然也累,但是辛苦几小时,就能把田灌满,了却一桩事,还省心。所以,我们宁愿从下面用戽斗戽水灌田,也不愿去上面放水灌田。

有个族兄,他家的田就在沟坎上,高差不到两米。他用一段一丈长的大塑料管,自己土造了一支拔水的器具取水灌田。管子里有一个长柄的大"活塞".那活塞不是实的,而是一块软皮兜子。皮兜子兜了水,塞满管子横断面,就变成了密不透风的"活塞".回下去的时候,软皮收缩,阻力尽失,操作的人轻松得很。把管子下端没入水中,人在上面抓住把柄往上抽"活塞","活塞"把管子里的水兜上去,从竹筒口冒出,哗哗流进田里。这样来来回回抽送,一下又一下汲水上田,也很灵便。整个器具,设计比较科学。独力操作,比起用戽斗戽水,节省了一个人工。不足之处是比较讲究条件,田坎太高的话,它就不适用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抽水机在"广阔天地"先后普及。戽斗和拔水筒,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最初,抽水机是很昂贵的,一般人家买不起。而且,机子体积庞大,柴油抽水机更是笨重得很,不方便搬动。所以,有钱买而没劳力搬动的人家也就不置备了。一些头脑灵活的人看出了这个田垄上的商机,斥资买了抽水设备帮人抽水灌田,以此挣点活钱用。抽水一小时,田家付给机主六至十块钱不等的劳务费,后来,最高时竟然涨到了十五块钱。打一亩田,距离近,上水量大,抽三四个小时的水就行了;扬程高或者距离远的,上水量小,有的一亩田需要抽水十几小时。秧苗栽上以后到稻谷成熟之前这段生长期,视天气情况,或多或少,还要抽水供养,这笔费用其实不菲。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工业发达起来,农业机械大量推广和改进,抽水机在农业战线广泛普及。工厂设计研发了轻便适用的小型抽水设备,有电泵、有柴油抽水机、汽油抽水机。有各种型号、各种价位的可供选购。一台小型汽油抽水机,两三百元钱就可买到。一个成年人用背篼背,可以一次性轻松搬运到田边去。农户根据自家的情况和实际需求,选购合适的抽水设备自家使用,想抽就抽,不用等、靠,方便得很。

我们家以前没有抽水机,田又是"高榜田",位置高而且远。需要抽水时,必须天不亮就起床,赶在其他乡亲之前,第一个去央求抽水机的机主帮忙抽水。求得人家答应以后,还要和他一起把沉重的抽水机抬到沟边安好,再把几十段、总长达一二百米的水管摆开,逐一衔接起来,好一阵忙碌……别的人家,田在近,位置低,水管从田边过,趁便截流,轻而易举就把田灌满了,付钱走人,爽爽利利。我们等其他人家抽水结束,最后还得帮着机主收拾水管,抬抽水机回他家去搁好。否则,人家下回不愿帮抽水了……我们又出力又出钱,机主还嫌麻烦,不怎么情愿。自己也觉得强人所难,过意不去……于是自己买了轻便适用的抽水机,自家抽水,省老鼻子事了。

……

建州以前,我们还在使用土造的戽斗和拔水筒,进行人力取水灌溉。建州以后的短短四十年时间里,抽水机从稀有到普及,从昂贵到廉价,从笨重到轻巧灵便,不断地更新换代……现在家家买得起,拿得动,想到哪抽到哪抽。这一系列发展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从侧面反映出我州科学技术、工农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未来的黔西南州,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庶,人民的生活必将"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