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水怀里的丁李湾

作者: 朱小四2023/06/22心情随笔

第一次到丁李湾,是二十年前,问执意要来这里的朋友:这小山村的房子比我家的老村还老还破,有啥好看?她笑言:耐看。

第二次到丁李湾是十年前,它已小有名气,坊间说这里人杰地灵。和朋友开玩笑:还想从这里找到掘金的方子?她嫣然一笑,袅袅婷婷走到湾门前大塘边:金子哪都有,但这一怀山水,鲜有。

后来,后来的后来,我多次来丁李湾。这曾被十八弯的山路遮蔽的丁李湾,已芳华尽显。

那个金黄的下午,我们把自己变成一株一株油菜花,站立在丁李湾的和风里。又在夕阳下水塘树下,借一木桥,与丁李湾水怀里的自家倒影目光牵系。那晚,写下笨拙的诗行:和风在村间唱晚/熙日在山头弄云/那一潭碧水/在温柔地和倒影低吟……

丁李湾就这样一步步走进我梦里的水乡,鲜活得如同小满后的新荷、菱角和香蒲。

大别山这个季节的乡村,是林子上空此起彼伏、长长短短的鸟鸣及那明亮中带着的自由和率真。我们行走在丁李湾石头铺就的塘埂,生出少小时打了赤脚撒野奔跑的欲望。

丁李湾站立了多少年?看现存的神留桥与别的文物遗存,她至少有700年的历史。历史上最辉煌时它是什么样?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全村田地1万多担,算来7万多亩,房间600多间,有东西南北4个寨门,人口近千人。丁李湾现存古建接近徽派建筑,又融合了豫南民居特色:灰墙黛瓦、门楼高挑、砖雕、石雕、木雕精美,描龙画凤,花鸟灵动,随处可见;与屋檐、条石台阶、石礅基柱,以及天井格局,共同营造一个时代的文化耐心和品位。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知府宅院",四五进深——据老人说,最开始是十三进深呢——可见当时的丁李湾,住着的很可能是达官贵人。往前追溯,便是明朝大兴屯田时期,大批江西湖北人迁入此地,自然而然,把江南的大宅、私塾、书院、祠堂,梦想、愿景、审美、细腻等融入这一怀山水,滋养了一方人情。

我们来的这天,丁李湾的老百姓有的在打糍粑,有的在"炸炮"即土法炸爆米花,还有的在熬制芝麻糖浆……看到"小时候的美食",我们争抢着上前尝一口,那种特有的香甜,唤醒了童年时代的乡村记忆。听见锣鼓响,转过身来,见有村民化着脂粉妆、穿着花花衣、打着油纸伞,表演着当地的民间歌舞,大俗大雅,诙谐喜兴。勾引得几个游人,跑到台上跟随村民挑着花篮扭动起来……

丁李湾历经岁月,还在山湾里挺立,老屋仍存,依然在水怀里婉约,曾有的繁华与辉煌悄悄藏在古宅的门楣、门楹、门槛,现代的美丽乡村建设显露在长廊、游艇、大塘、荷叶、民宿、停车场……

2012年,丁李湾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之后来来往往的游人带走丁李湾一怀山水的浮光流影,丁李湾人脸上却永远是历尽沧桑的质朴和沉静,他们在自己的村庄,以山水为背景,上演一幕幕人生与时代的小剧,或像一池春水,小荷初露,或若一山秋色,红红火火。

我从村庄一侧的石板桥上走过,流水淙淙,倒影斑斓,一时间我和乡村都安静了下来。乡村振兴的激越鼓点中,丁李湾不急不躁,有自己的思考和构想,章法和韵律。它没有大拆大建,反倒小心翼翼,山水、植被、建筑、陈设、格局、风格、气息、姿影,都没动过。只是一些损毁明显维护过的,道路和庭院是洒扫过的,一切都为方便你在行走呼吸中,充分领略山水本色。因此你眼中的丁李湾,依然是荷叶田田的丁李湾,稻花香的丁李湾,满网鱼的丁李湾,古旧的丁李湾,永远的丁李湾……

想起吴越王钱镠,治水治湖又令其为杭州所用。那一日他念起夫人回乡探亲已有时日,随书一封: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寥寥数字,姿致无限。在丁李湾,在丁李湾一怀水里,我似乎也可蘸水而书寄第一次带我来的远方友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