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寻芳 画意东湖
曾去过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曾到过"四绝"名世的黄山,领略过波涛滚滚的黄河,欣赏过碧波荡漾的小东江……祖国的每一处河山,都是那么令人陶醉。
深秋时节,当我再一次放下忙碌的工作,来到神往已久的历史名城绍兴,步入极负盛名的东湖景区,眼前奇特的美景着实让人感到惊艳。
深秋的暖阳笼罩在东湖的青山绿水间,绿树红枫争妍斗艳,岸边的楼宇亭台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面,有一种格外的绚丽和明媚,令人赏心悦目。作为著名的中国自然山水式古典园林,东湖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有 "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之称的绍兴东湖,是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景区中的崖壁、岩洞、石桥、湖面经过巧妙结合,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被称为"湖中之奇".相传东湖所在地原是一座青石山,当年秦始皇东巡至此,曾采摘山上的箬草喂马,因名箬山。由于箬山的石质成分简单,结构密致,石料色泽丰富,十分利于石匠开凿雕琢,于是自汉朝起,一代代工匠在此凿山开石。石场采取自上而下的开采方式,一直深入地下几十米,经过工匠的刀斫斧削,整座山体硬是被搬走了半座,形成了险峻的悬崖峭壁、奇特的洞穴深潭,绵延数百米。
清末时,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绍兴著名书法家、学者陶浚宣见此地风景绮丽,便移居于此,对其残剩的山水景象进行梳理与整合。"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犹横隐士云",他效仿桃源意境营建园林,拓宽水面,筑堤围湖,造桥添亭,植桃种柳,使堤外为河,堤内为湖,湖洞相连,亭榭错落,借助屏障山势与狭长湖面的山水结合,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东湖园林模式。
园林内由于本身就具有巨大且险峻的真山真水,点缀其中的假山多为东湖青石堆叠而成,呈现出或峰、或岸、或岛、或穴的山石姿态,虽为青石堆叠,但不乏轻巧空灵,可谓与真山远近呼应、相互衬托。
此后又经数代百余年的精心雕琢,东湖成为湖中有山、山中藏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样样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堪称巧夺天工的"天下第一水石大盆景。"步入园区,过"揽月桥",沿着湖堤漫步,放眼望去,湖面映衬着五彩斑斓的崖壁山,湖中潭池洞穴、穷岩绝壑,还有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山间花木繁盛,池中游鱼成群,一只只乌篷船缓缓漂荡水中,配以湖光山色,好一幅灵动绝美的江南水乡图。东湖不断变换的场景组成了一个移动的画面,仿佛就是在欣赏一幅古朴自然、清逸淡远的绝美山水画。
湖堤的两头是乌篷船码头,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乌篷船,泛舟湖上,身临其境去感受东湖美景。船夫们手扶长撸,赤脚踩桨,小船沿着山体湖面摇进了"桃花源",真正让人体会到了 "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
小船划过湖中小堤,穿过一个小桥,进入一个洞口,倏忽间又划过一道石门,门上写着"仙桃洞"三个字,石门两侧刻有一副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传说王母娘娘曾经在此种了一棵仙桃树,还派遣天兵天将前来把守,仔细瞧,此洞还真的有点像个大仙桃呢。
出了仙桃洞,又到了"喇叭洞",此洞因为下面大上面小形似喇叭而得名,石壁上刻着"空谷传声"四字,想必是这喇叭洞的结构可以在这幽静的湖中充当扩音器吧?难怪在里面听小船划行的水声和我们说笑的声音都感觉在山谷里回荡一样。
小船划过喇叭洞,到了陶公洞,在开阔的湖面悠然前行,到了出口处,洞口幽深狭小,抬头看四面山体崖壁直插云霄,如坐井观天。出了洞口,眼前豁然开朗,仿佛刚出桃花源。回首处,只见巨大的石壁上赫然刻着郭沫若当年游东湖后所写的一首诗:"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这让东湖山水除了饱含自然的真味以外,又多了些许书法的劲道、山水画的韵味,更赋予了东湖新的文化内涵。
船至码头,时辰已不早,沿着湖堤步出景区,此时的东湖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湖面波光粼粼,山间霞光万道,天地之间显得格外通透,风光变换无穷,景色妙不可言,就连远处林立的高楼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一程山水一程歌,人在旅途,山水有约,记得有句话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们身处红尘,要明白忙碌不是生活的全部,还应该找点空闲和时间,去亲近大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在家烟火人生,在外纵情山水,让走过的每一段路程,看过的每一处风景,都变成美好的回忆,珍藏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