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一座山
闽西梅花山脉黄连盂东麓有一座形似屏风的山,名为东阳山,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新建的九侯亭对面,海拔千余米。相较于闽西10万座大山而言,初看东阳山并未有什么特别之处,却是众多游人十分向往的地方。
东阳山属新罗十景之一“九侯叠嶂”群峰中的一座山。传说九侯山是治水英雄大禹九位后人的化身,举目四望,九座大山巍然屹立、莽莽苍苍。攀爬于大山之中,千年古樟、茂盛的松林与壮丽的云海浑然一体。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们进入连绵起伏的东阳山,顿时被浓荫遮蔽。村里人告诉我们,当年南宋右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在这座大山里安营扎寨、习武练兵。想起文天祥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诗句,令人心潮澎湃。
在东阳山的山顶有一个豁口,据说是当年文天祥的点兵台。丞相一呼天地响,鼓声撼动龙岩城。文天祥率军驻扎在龙岩,留下了许多南宋军队活动的痕迹,成为今日村民津津乐道的“讲古”话题。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军,率师从龙岩进军漳州,驻军东阳山下,在此招兵买马。短短三个月,军队就由六七千人增加到两三万人。新罗区适中镇的板寮岭有座国公桥,据说是明万历年间官府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所建。
提到文天祥,不能不提东阳山下铜钵村的郭铉、郭炼两兄弟。文天祥抗元招兵时,兄弟俩率领当地乡勇200余人投奔文天祥麾下,一路克梅州、越五岭、入赣南、收会昌,屡屡大败元军,厥功甚伟,获赐惠、济二侯爵位。因身受重伤,郭氏兄弟在当地疗伤,随后听闻文天祥被元军虏获杀害,郭铉、郭炼兄弟设下灵堂,向西拜泣三天三夜,吐血而死。郭氏兄弟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乃至在百姓心中成了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镇邪祛秽的守护神,当地百姓在江山镇建起了郭公庙。崇山峻岭展露着挺拔的雄姿,郭公庙隐藏于密林茂竹之中,伴随飒飒劲风,诵读着庙中的对联“国士无双同胞同袍双国士,忠臣不二难兄难弟二忠臣”,我为英雄兄弟赞叹不已。
一座山有多高?东阳山是无法丈量的。东阳山下村美村的坪畲自然村,是号称“红色小山村”的革命基点村。缘于东阳山博大的胸怀与深情庇护,更基于当地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与革命情怀,这里成为当年红军游击队的活动据点。红军长征后,坪畲的革命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但他们始终与凶残的敌人顽强斗争。村里的江氏宗祠是一座简陋的砖混建筑,四周古木参天,遮蔽烈日。宗祠门前有一口池塘,微风吹过,水光潋滟,碧波荡漾,把庙堂衬托得安详明亮。
村美村还有一座傅氏宗祠“聚星堂”。祠堂左侧的古老樟树相传是文天祥亲手种植的,已静静伫立了700多年,枝繁叶茂,高入云天。和江氏宗祠纪念坪畲革命斗争一样,聚星堂也有一段光荣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夕,闽粤赣边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在闽西革命老区加紧针对国民党反动政权实施策反行动。时任龙岩县县长的章汤铭在中共地下党的劝说下,准备举行武装起义。1949年5月22日,在事先与江山伪乡公所主干刘景韩与傅茂龄取得默契的情况下,章汤铭配合以林斯桔为首的江山游击队,率领龙岩县自卫队两个连以及乡警备队员600余人,在聚星堂武装起义,掀开了闽西革命老区的新篇章。
星移物换,岁月轮回,笼罩在这里的枪炮声和硝烟早已散去,村美村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将昔日偏僻寂静的小山村装点得流光溢彩,昔日锁在深山人未识的丞相岩、“九侯叠嶂”,元朝寺庙永安寺、大铁钟,以及龙岩县武装起义遗址——傅氏宗祠等红色景点等都成为热门的旅游胜地,以山水田园景观、民俗文化、乡村生活为特色的旅游新格局正在形成,村美村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红火。
在即将离开时,我频频回头,仰望蕴藏着不屈奋斗精神的东阳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是那么巍峨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