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腊月
几场小雪过后,岁月的脚步便悄悄地迈进了腊月的门槛。腊月,是亲情满满幸福凝聚的日子。腊月,是那空气中氤氲着欢乐的幸福声响。腊月,是那雪花漫天绽放温馨的一朵朵。
儿时的腊月,是最繁忙而又开心的日子。
腊月初八,是腊月里第一个节日——腊八节。母亲每年都会在腊八节前夕准备好糯米,红枣,白糖,胡萝卜等物品,每到这天,母亲便会为大家煮上满满一锅的“腊八粥”。据说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吃腊八粥,还有庆祝丰收的寓意。
过了腊八就是年。吃过腊八粥,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整个村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每年这一天,父亲便会领着我来到灶屋的锅台边,摆上糖瓜,插上香烛,作揖打恭,供俸起灶王爷,灶王奶奶来。看着父亲那严肃、虔诚的样儿,有时忍不住偷偷地笑出声来。吃了祭灶的糖瓜,拜了灶老爷,一家人就要热火朝天地投入迎新年的忙碌中了。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父亲一大早起来,拿着锄头镰刀到房前屋后忙碌着,铲除杂草,疏通暗沟,清扫庭院,不一会,整个院子便变得洁净敞亮起来。母亲呢,则负责室内,拆洗被褥窗帘,清洁锅碗瓢盆,打蛛网,擦灰尘,不到一响午工夫,便将整个房间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原来凌乱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漂亮而又温馨。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小时候,豆腐是过年的必备食品。每年这天,母亲便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随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最后,母亲又把做成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以供过年食用。有时候,母亲还会将一些小块豆腐放入油锅里煎,黄焦焦的、香喷喷的豆腐干,令人垂涎欲滴。
“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那时候,生活算不上富裕,但母亲总会把各种年货置办得充足,让一家人过上一个开开心心的大年。
儿时的腊月,是充满着欢欣,幸福,快乐的日子!多年过去了,母亲的水磨声,父亲用锄头的梆梆声,孩子们的鞭炮声,以及那腊雪飘零的簌簌声,时常索绕着我的梦境。
儿时的腊月,是多情的腊月;儿时的腊月,是甜蜜的腊月;儿时的腊月,是幸福的腊月,是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