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情感 > 生活故事 > 正文

记忆中的草鞋

作者: 殷著虹2023/10/27生活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当时父母把我们兄妹寄养在鹤庆县城姨妈家中,那时所有人的生活都很困难。在我姨妈家对门居住的是鹤庆县滇剧团演员龙泉家,龙泉夫妇都在剧团工作,尽管这是在舞台上扮演主角的人家,但因家庭人口多,实际家庭生活比常人家更为艰难。为此,龙泉的母亲老龙奶只好以打卖草鞋来添补家用。

当时鹤庆的农村人几乎都穿草鞋,但爱面子的鹤庆人却又不愿在公共环境的非劳动场合中穿着草鞋,因此每逢进城赶街的人都要背上一个筐子,里面都装有布鞋。布鞋是在进城或走亲戚时才穿的,出了城或办完事就改换穿草鞋,因此打草鞋也是当时农村家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家务。老龙奶懂得当时人的生活需求,为了使自己的草鞋好卖,她不像一般农村人用稻秆打制草鞋,而是有一套专门用来打草鞋的木制器械,在选材料时也很讲究,她不用稻秆,而是购买韧性较好的山草、麻、碎布条掺合在一起打草鞋,在鞋底掌部和跟部都添加上麻丝,并把鞋底打得厚而结实,所以她打的草鞋不仅精致美观,而且还耐穿。当时鹤庆县滇剧团上演的《沙家浜》,剧中"新四军"穿的草鞋都出自老龙奶之手。我见过老龙奶打草鞋,虽然是草鞋,但她在打制中对每道工序都很认真,每天还要打到深夜才肯歇息。草鞋当时卖五毛钱一双,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有时遇上贫困的买主,老龙奶会让价。

有一次老龙奶打草鞋的木制器械坏了,需要找一根硬质的栎木才能修理好,可城里要找这样的木材很难,弄得她几天都坐立不安。我知道后说,城边有一根放倒了的废弃电线杆,上面的横档正好是栎木,是否可以取下来用。当下她请木匠师傅用电线杆上的栎木横档修理好器械。为了感谢我,老龙奶送给我一双草鞋,后来草鞋磨脚,无奈之下抛弃了那双草鞋。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回到鹤庆县城时,得知老龙奶早已去世。而在现在这个颇有现代化气息的县城中,穿草鞋也成为了历史。也许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我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最后在旅游商品店买了一双草鞋留做纪念。